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苏抗战志略(19)|华中地区的局部反攻作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9 09:39:00经过1942年和1943年的反“扫荡”、反“清乡”和反摩擦斗争,江苏抗日军民逐步恢复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到1943年底,盐阜根据地的基本区,已由前一年的17000平方公里扩大至26000平方公里;淮海区也恢复到1942年冬季大“扫荡”前的状态;淮北区在1943年新开辟13个区、72个乡,扩大面积2500平方公里;苏中区在粉碎日伪“清乡”的同时,向北向南不断扩展;苏南区不仅恢复了溧武公路以南地区,而且控制了宣(城)长(兴)公路以北的苏浙皖边区;淮南区向东向南扩展,直抵扬州城下。江苏各根据地军民抓住有利时机,向日伪军率先发起局部反攻。

淮海抗日根据地陈列馆
一、车桥战役
华中地区的局部反攻是以苏中区的车桥战役为起点的。
车桥是位于淮安和宝应两县交界地区的一个集镇。1943年2月,日军占领车桥后苦心经营军事设施,仅在镇周围东西二里、南北一里半的范围内就密布碉堡53座。这里驻扎着日军一个小队40余人、伪军一个大队500余人,严重阻碍了苏中、苏北、淮北等根据地之间的交通联系。新四军一师兼苏中军区决定抽调5个团兵力,拔除这个“钉子”,一师副师长叶飞指挥了这次战役。
1944年3月5日凌晨,担任主攻任务的新四军三旅七团采取远距离奔袭、多路突击的战术,猛扑日伪军核心据点车桥镇。在苏中军区炮兵大队支援下,七团迅速突进围墙,炸毁碉堡,横扫伪军。至下午3时,镇内伪军全部被肃清。傍晚,第七团向日军驻守的碉堡发起围攻。
5日下午4时,日军第六十五师团分驻淮阴、淮安、泗阳、涟水等地部队相继出动增援。新四军一旅一团及泰县独立团在十八旅五十二团配合下,设伏于车桥镇以西芦家滩一带,将第一批增援日军240余人歼灭。此后,打援部队采取运动防御和侧后突击等战术,将逐次增援的数百名日军阻击于韩庄。
6日晨,新四军各参战部队在战役意图基本实现之后,迅速撤出战斗。7日,日军出动7架飞机轰炸车桥以西地区,掩护车桥残敌撤逃淮安。8日至13日,新四军主力部队攻占或逼退曹甸、泾口、塔儿头、张家桥等12处日伪军据点,宝应县3万多群众乘胜行动,连续破圩。淮安、宝应以东纵横50余公里地区从此全部解放。车桥战役取得了攻坚打援的空前胜利,计歼日军460余人,其中生俘24人,歼灭伪军480余人。
在车桥战役胜利的鼓舞下,苏中军民再接再厉,向日伪军发起了1944年夏秋季攻势。6月23日,新四军三旅七团在参加车桥战役后返回原防,当行军至如皋县耙齿凌附近时,与从栟茶据点出动“扫荡”的日伪军500余人遭遇。七团果断将日伪军三面包围,在当地游击队、民兵和群众配合下,击毙日伪军200余人,生俘日军12人、伪军200余人,成为继车桥战役之后的又一重大胜利。
1944年,苏中根据地军民取得攻势作战的辉煌胜利,进行大小战斗178次,收复据点165处,扩大解放区6500平方公里,使96万人民获得解放。
二、高杨战役和陈家港战斗
1944年春,苏北根据地军民在粉碎了日伪军连续不断的“扫荡”“蚕食”和伪化之后,不失时机地向敌人发起局部反攻。其中,以淮海地区的高沟、杨口战役和盐阜地区的陈家港战斗影响最大。
高沟、杨口是南新安镇(今属灌南县)敌人伸向西南方向的中心据点,也是淮海根据地内最大的市镇。1944年3月间,日军撤出沭淮公路上的钱集据点后,淮海军分区第二、第四支队连续拔除钱集、徐溜、涧桥、新集等10余处据点,切断了沭淮公路。接着,第四支队和第一支队一部又攻占八间房、蒋兴庄、沈小街等10余个据点,肃清了六塘河沿岸日伪军,迫使敌人退守高沟、杨口等10余个据点。
4月19日晚开始,淮海军分区第四支队十一团袭入高沟镇中心,攻下伪警务局、伪七十二旅办事处、区公所等据点,连续打退南新安镇等地日伪军增援。28日,南新安镇及附近据点的日伪军500余人增援,进到汪小圩、吴二圩等地时,遭到第四支队的有力阻击。29日,3架日机前来投弹扫射。此时,新四军七旅十团赶来参战。指挥部决定于5月1日傍晚向杨口新宅子发起攻击。经5月2日、3日两天的反复冲杀,打死日军七八十名及大量伪军,迫使日伪军放弃增援计划。5月4日傍晚,七旅二十团发起总攻,迅速攻占敌炮楼及房屋,残敌被迫缴械投降。至此,历时16天的高杨战役胜利结束。新四军共攻克伪军据点14处,平炮楼150余座,歼伪军2000余人,伤增援日军140余人,缴获长短枪1164支及大批军用物资。
高杨战役结束后,六塘河两岸地区全被抗日军民收复,淮海、盐阜两区的通道被打开,日军以盐河为主的水陆交通直接暴露于抗日军民的攻击之下。这一胜利动摇了淮海区日伪军的作战意志和守备信心,伪军投降与反正者与日俱增。
陈家港是灌河入海口的一个重镇,扼守苏北沿海交通要道。日伪军常驻兵力达800余人,存放着大量食盐。1944年4月8日,新四军八旅二十四团拔除陈家港外围日伪据点,使陈家港敌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5月2日夜,新四军各参战部队渡过废黄河,进入战斗位置。5月3日,总攻开始。主攻部队四面围攻,首先突进镇内,抢占盐堆,再居高临下发起攻击,拿下陈家港。陈家港战斗除击毙伪军一部外,生俘伪军官兵43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及100万元伪币和48万担食盐,极大地震慑了敌人。

车桥战役陈列室内部
三、苏南攻势作战
1943年秋,日军集结2万余兵力,进攻国民党第三战区控制的苏浙皖边地区,相继占领溧阳、广德、郎溪、宣城4座县城。在日军进犯之际,新四军第十六旅南进该地区收复失地,使苏南溧武公路南北地区成为新四军的巩固后方。1944年3月29日,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八团在安徽广德县杭村西南慈姑山和东南牛头山高地设伏,袭击返回驻地的日伪军,歼敌70余名,缴获九二步炮一门。
1944年夏,日军进一步将苏南各地防务交给伪军及新编成的部队担任。新四军十六旅抓住敌人兵力分散、顾此失彼的弱点,发起了长兴、周城、泗安三次攻势作战。8月23日晚,新四军十六旅主力在苏浙两省边境的宜兴、长兴一线30公里战线上向日伪军发起猛烈进攻,激战4日,相继攻克合溪、水口镇等13处据点,并一度攻入长兴县城。日军被迫弃守附近12处据点。新四军乘势向南推进,控制了太湖西南岸地区。
10月下旬,新四军十六旅在溧阳西南地区25公里的战线上再度发起新攻势。这一地区驻扎着伪第一方面军二师四团,分布着周城、南渡、社渚等中心据点。10月24日,新四军十六旅首先攻克周城,全歼守敌一个营。社渚伪军一部在出援周城途中遭伏击被歼,其余伪军弃守逃窜,社渚据点遂被攻克。伪团长率南渡据点4个连伪军出援,同样在途中遭到新四军的伏击,全部被歼。新四军乘胜攻入南渡镇。周城战斗共歼伪军700余人。驻守附近的伪二师六团慌忙撤逃溧阳城。至此,京杭国道西南的溧阳地区全部为新四军十六旅所收复。
四、以江苏为基础的西进南下战略任务
江苏抗日军民经过半年多的局部反攻作战,进一步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了使新四军在行将到来的战略反攻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中共中央向新四军下达了西进和南下的战略任务。
1944年4月中旬,日军开始实施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为了配合国民党军作战,中共中央发出向河南敌后发展、收复失地的指示,要求新四军派主力部队西进,与八路军南下部队共同执行这一战略任务。为此,新四军第四师抽调5个主力团由淮北苏皖边区西进。同时,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和第一师五十二团进入淮北接防。
1944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指示华中局:“为了准备反攻,造成配合盟军作战的条件,对苏浙皖边区工作应有新发展的部署,特别是浙江工作,应视为主要发展方向。”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从华中的实际情况出发,决定以新四军第一师主力分批南下,会同苏南新四军十六旅,采取逐步发展、逐步巩固的方针,首先打开苏南浙西局面,再与浙东抗日根据地打通联系,然后相机向东南沿海地区发展,以便在战略反攻时配合盟军登陆,造成新四军“破敌、收京、入沪”的局面。
1944年12月底,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率三个主力团及地方干部300余人,从苏中南下苏浙皖边区。1945年1月13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新四军苏浙军区,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委,刘先胜任参谋长,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三个纵队和两个军分区。为了开辟浙西新区,华中局决定由苏北区党委副书记金明率100多名党政干部南下浙西。1945年4月,新四军第一师副师长叶飞率教导旅及200余名地方干部,从苏中南下。叶飞任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原教导旅改编为第四纵队。
苏浙军区各部积极向日伪军发起进攻,控制了浙江武康、德清等县城,开辟了莫干山区,接着又在天目山地区进行了三次自卫反顽战役,打通了浙西与浙东的战略联系,形成了地跨苏浙皖三省十几个县的新解放区。苏南抗日军民在深入巩固老区的同时,全力支援苏浙军区部队向南发展。仅天目山三次反顽作战中,就出动50万人次民工运送粮食、物资和伤员,付出极大辛劳和牺牲。
(本专栏由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和江南时报社共同推出)
相关文章
- 2025-08-29 09:39:00 江苏抗战志略(19)|华中地区的局部反攻作战
- 2025-08-20 10:43:00 从抗日烽火到建设一线——抗战老兵魏克兴的奉献人生
- 2025-08-08 15:33:00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寻访宝丰县观音堂大屠杀遗迹
- 2025-07-08 10:23:00 《昆山景象》记录鹿城改革蜕变之路
- 2025-06-16 09:18:00 福建舰下水将满三周年,最新“工作动态”来了!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