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村里来了一群“美学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08:12:00    

高校突击队队员在墙面上绘画。

受访者供图

墙绘围绕“百千万工程”主题,融入地方特色产业元素。谭雅文 摄

师生志愿者在墙上绘制充满生机的图案。​梁晓珺 摄

高校突击队队员专注地为墙面润色。受访者供图

当青春笔触邂逅乡村风景,当颜料铺满斑驳墙面,一场场创意墙绘行动正在新兴县的村落悄然展开。多所高校突击队化身“乡村美学师”,以墙为纸、以笔为媒,用艺术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勾勒诗意画卷。

冯凯思 梁杰婷

特色产业“搬”上墙

顺德职业技术大学能源与汽车工程学院突击队,扎根新城镇三挺村,围绕“渔、米、花、香”主题创作4幅墙绘,在长20米、面积超100平方米墙面上创作,把当地产业特色“搬”上墙,让村庄处处是景、步步是画,路过村民连连点赞。

佛山大学设计学院艺歆筑学服务队为天堂镇五一村委新铺村披上了“花衣”,创作了14幅三角梅墙绘,面积约60平方米,让天堂镇三角梅的艳影从田间地头爬上乡村墙面。

佛山大学青行实践团则玩出了新花样。在水台镇,他们借墙绘推广葛根饮料,为乡村振兴探寻新途径,让乡村新饮品借由墙面“出圈”。

在新兴县车岗镇蕨村,广东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小火苗“绘”芳华突击队执起画笔,将传承百年的蕨村花灯搬上墙面——花灯的精巧纹路、鲤鱼灯的吉祥寓意,在现代绘画手法下跃然墙上,让青砖黛瓦间的古老技艺绽放新光彩。

据悉,广东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4支突击队,集结45名学子和4名导师,深挖三挺村历史民俗,将农耕图景、特色物产融入创作,完成5幅近200平方米墙绘。

提升乡村颜值与气质

一墙一风景,一画一深意,每一面墙都讲述独特故事,为乡村带来颜值与气质的同步提升。

广东警官学院刑事技术学院“警彩飞扬”实践团12名墙绘队员携带丹青彩墨,奔赴水台镇。他们以画笔为犁,深耕美丽乡村建设的画卷。队员在斑驳的墙垣上精心描绘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幅动人画卷,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注脚。

广东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医心绘梦突击队一行10余人赴稔村镇布夏村,将乡村绿化新貌绘入画中,得到村民广泛认可。

广东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筑梦青春突击队在天堂镇禹岗、莲塘等村开展乡村墙绘工作,共完成墙绘9幅,面积约40平方米。

以青春力量激活乡村振兴活力。青年大学生正把课堂所学变成服务乡村的技能,把青春热情注入田间地头。从非遗传承到产业推广,从环境美化到文化认同,墙绘成为高校与乡村之间的“导电体”,让青春动能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在成效。

■延伸

新城镇:

携手高校共绘

乡村新图景

近日,新城镇创新联动高校力量,与顺德职业技术大学、广东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深度结对,以“青春绘梦・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组织56名师生志愿者,聚焦“鱼米之乡”“稻田风情”等乡村特色,对三挺村近300平方米的墙体立面开展修复粉刷与彩绘创作。这支青春力量以小画笔勾勒大愿景,用艺术色彩为“百千万工程”在新城镇的落地生根注入活力。

设计团队紧扣新城镇“中国淡水(特种)鱼苗之乡”的金字招牌,融合大稳村黄晶果、云座丝苗米等特色产业元素,同时巧妙植入校园文化与在地人文符号,打磨出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墙绘方案。

在内容创作上,各突击队始终以“百千万工程”为核心锚点,以乡村振兴为主线,将“胡子鲶”鱼苗孵化场景、大稳村黄晶果种植园、庞村丝苗米梯田等地域特色产业元素精心融入画面。

活动现场,50余名突击队员与指导老师组成的创作团队,顶着盛夏烈日投入创作。他们以三挺村的墙体为画布,将特色产业、和美乡村等“百千万工程”核心意象转化为视觉语言。队员一手托颜料盘、一手执画笔,从轮廓勾勒到色彩填充,从抽象表达至细节雕琢,反复打磨每一处笔触,让原本“灰头土脸”的水泥墙蝶变为9幅栩栩如生、色彩明快的艺术长卷,总面积近300平方米,真正实现了“千尺画布绘振兴”的生动实践。

此次高校结对创作活动,为新城镇“百千万工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一步,新城镇将持续深化与高校突击队的合作机制,计划围绕特色产业、乡风文明等主题打造更多文化墙,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推动乡村颜值提升向价值增长跨越,奋力绘就宜居宜游、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梁晓珺 谭雅文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