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杂院闲谈(二十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3 14:43:00    

残诗有宝

古人作诗,鲜有四句以下者。若有,或因原诗散佚而残缺不全,或因原诗即不完整,不曾作全,皆谓之“残诗”。前者如中唐大诗人李益所作《夜上受降城闻笛》,现存仅有“闲庭草色能留马,当路杨花不避人”二句。后者如北宋苏麟留下“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二句;南宋任逢亦留得“纵无渭水周家望,何有严陵汉室光”二句。上述三例,皆对仗工整而意趣超群。余素持“意境超拔而不逾矩”观点,与之契合不违。北宋苏舜钦之父苏耆,留有“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二句,虽不对仗,却可直抵宦海人心。故能残而存者,必有其高妙所在,绝非平庸之作,此不啻于披沙沥金者也。

苏子散墨

东坡先生自海南儋州归,经合浦一路北上至江西。沿途有追慕其墨妙者,时时预先探听苏子行游经停之所。先于斯处多设佳纸,并于纸末写下自家名姓,堆积案上。俟东坡将至,辄立迎于堂前阶下,貌甚恭。东坡既至,见此情景笑视众人,并不多问,遂濡翰挥洒,随写随赠。至若久写困倦或天色将晚,东坡先生即环顾众人笑道:“日暮矣,恐小书不能竟纸,或欲斋名及佛偈者,幸见语也。”众人再揖谢。于是,先生换大笔,手不稍停,有求必应,尽欢而散。此宋人何薳所记。何薳之父何去非,与东坡交好,故何薳所记苏子行迹堪为信史。

想今日之书家,动辄一平尺钱几许,不见钱,不落笔。若东坡先生泉下有知,不知闻此笔墨生意作何感想?日前与老友霍雷言及此,皆感叹。

小说探源

梁章钜云,中国小说源于北宋,自民间艺人“话本”演变而来。至于此前神话传奇之属,尚不具备小说之完形。北宋前四朝,太平日久,国事闲暇,民生安定,民间艺人常以非文言类“话本”讲述人物故事,听众亦以百姓为主,小说遂由此兴焉。至今评书门内侠义小说、公案小说、忠烈小说,艺人多提及赵宋某年、四帝仁宗、仁宗有道君,即可知其古。明初钱塘瞿存斋先生曾言:“陌头盲女无愁恨,能拨琵琶说赵家”,足见数百年间,赵宋故事为小说创作传播贡献良多。张衡于《西京赋》中提及“小说九百,本自虞初”,所憾者,虞初所著《周说》,早已失传散佚,难以佐证,故无法采信。余幼时接触小说,自《水浒》始,所言八帝徽宗朝聚义招安事,亦在赵宋。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

作者: 周家望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