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数智赋能教育变革!吉大三院发布“临床医学教育AI智能体与知识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1 15:47:00    

桃李三千承雨露,芝兰四季满芬芳。

9月10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临床医学院全院师生欢聚一堂,召开以“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主题的教师节表彰大会,全院师生共庆第41个教师节。

在这场致敬耕耘的盛会中,一项引领医学教育迈向智能化的重要发布,成为全场焦点:“临床医学教育AI智能体与知识库”正式亮相。

洞见新格局,机遇属于先行者。

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基石,而新时代医学教育工作者,则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数字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当下,医学教育也迎来了深刻变革的契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临床医学院勾勒出智慧医学教育的新图景。基于前期积累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学院正有计划地推进AI赋能教学生态建设,系统性实现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



数智赋能,AI将重塑医学教育生态。

“数智化已成为创新的核心驱动力。AI课程平台、虚拟仿真等技术有效破解了传统教学中“场景有限、反馈滞后、个性化不足”的难题:通过虚拟仿真还原急危重症与罕见病场景,使学生得以反复演练;AI平台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实时分析操作数据,为教师提供精准教学反馈;数字化资源拓展学习时空,支持学生课后随时复习与虚拟实操。”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杜建时表示,“临床医学AI智能体与知识库”这一新体系的落地,不仅打破了传统医学教学的时空限制与资源壁垒,让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了普惠共享,更为学院开展“个性化、精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政策,提供了智慧化、标准化的技术支撑。它还将进一步推动全国医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进程,更将进一步间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实现“健康中国 2030”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随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临床医学院院长刘林林从实践层面分享了数智赋能教育的价值。

“开设‘智慧医学’微专业并非追逐热点,而是对国家顶层设计和医疗行业深刻变革的主动响应。”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临床医学院院长刘林林表示,这一举措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

首先,旨在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面对社会老龄化加剧、慢性病管理需求激增的现状,智慧健康监测、个性化诊疗等技术正成为破解医疗难题的关键。“智慧医学”微专业的开设,旨在培养能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医院和医疗大数据应用落地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其次,微专业致力于精准培养学生构建独特的“医学+技术”复合知识体系,打破学科壁垒,为学生铺就通往新兴、高价值领域的道路,使其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医疗行业的创新者。

如何保障交叉学科的深度融合,而非流于表面的课程拼凑?

刘林林解释,学院通过“共建+共教”模式,进行系统性顶层设计与机制创新。依托吉林大学优势学科,开发“原生型”交叉课程,创设《机器学习医学工程应用》《医疗大数据与数据挖掘》和《医学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全新融合课程。此外,学院还打造“医工交叉”创新实战环境,在安全合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脱敏的真实医疗数据与临床问题库,并建立以“交叉能力”为核心的多元评价机制,重点评估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多年来的合作伙伴,长期以来,超星集团就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临床医学院在教学资源建设与教育技术创新方面密切合作,能够一路见证并参与“临床医学教育AI智能体与知识库”这一创新成果的孕育与诞生,超星集团董事长史超深有感触。

史超表示,在人工智能推动产业变革的时代,该成果旨在实现可用、可信、可控的医学教育智能化转型。未来医学教育将更加个性化、任务化,借助模块化、可重构的“任务链”体系,推动从知识传授向实践能力培养的深刻转变。希望与医院持续合作,依托算力、资源与服务,共同创新,引领智能医学教育的发展。

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杜建时也分享了自己从医从教25年的心得,并对青年教师提出三点建议。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需求,借助数智工具与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敢于成为“跨学科与数智化”的探路者,主动学习AI与虚拟仿真技术,积极尝试跨域合作;传承“精益求精”的医者精神,教学严谨、终身学习,将医疗前沿融入课堂,既做知识的传递者,也做教育的创新者。

从理念到实践,从技术到人才,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临床医学院正以创新之举、科技之力,重新定义医学教育的未来。

这是一次技术的赋能,更是一场教育的重塑。而这一切,最终指向的都是同一个目标。为健康中国,培养下一代能迎接挑战、引领变革的医学人才。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