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AI+”之风吹拂,宁波如何“数智向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10:47:00
智博会现场。
在首次设立的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展区,50余台甬产机器人同台竞技;借助医疗AI大模型,医务人员对单份病历处理时间从9分钟缩短至3秒;服装行业用上大模型,助企从OEM(代工)快速向ODM(自主设计)转型……
从技术创新、场景升级,到产业发展,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化之风,正吹拂过宁波的各行各业,助力产业的升级跃迁。今年上半年,宁波人工智能产业产值达到328亿元,同比增长近20%。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合作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接踵而至的第15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正如一扇窗口,照出宁波“数智向新”的一角。
走在智博会的各个展馆,技术、场景、应用目不暇接,一幅“AI+”图景正徐徐展开——
“数字底座”愈加稳固
“数据获取,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生命周期的第一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说。
数据,是人工智能时代三大基石之一。而数据的获取,离不开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展区。
“此前,传感器与通信、计算机就已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产业。”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在智能化的加持下,智能传感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五官”和“神经网络”,已成为人工智能时代重要的“数字底座”之一。
为加快智能传感产业这一“数字底座”的发展,共建智能传感产业协会技术专家委员会在智博会首日现场正式启动。
“这相当于整个智能传感器领域成立了一个专家组,为宁波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中车时代技术中心副主任金波说,这不仅可以提供专业的答疑解惑,还有不少产学研结合的机会。
“目前,我们正以机器人传感器发展为核心。”宁波市智能传感产业协会会长、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柯建东告诉记者。
柯力传感孵化的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已经完成人形机器人手腕、脚腕,工业臂、协作臂末端的产品系列开发,并完成50多家国内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客户送样,部分客户已进入批量订单阶段。
在宁波,类似柯力传感以智能化为突破口加快转型、业务得到快速增长的企业并非个例。
目前,智能传感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市场规模已从2019年的784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643亿元,年均增速超15%。宁波,是较早发展传感器产业的制造业城市之一。
截至2024年底,我市已集聚1220家智能传感相关企业。其中,智能传感规上企业309家,集群规模近600亿元,形成了以柯力传感、中车时代传感为代表的宁波工业物联网特色产业园和以舜宇集团为代表的智能光电小镇两大传感器产业集聚区,在视觉、环境感知、位移、触觉、力传感器等多个领域具备明显的集聚优势。
以专家委员会成立为契机,接下来宁波将聚焦具身智能、汽车电子、生命健康三大重点领域,完善智能传感“2+N”两核多点产业布局,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吃到更多“智”造红利
划动手指就可以调控汽车玻璃天幕的明暗、挥动手势就可以操纵车门开关、手势调整即可瞬时切换导航……
坐进宁波春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展位上的智能座舱演示车,密密麻麻的绿色标点实时抓取手部动作,颇具未来感的功能已然成为现实。
部署8K摄像头阵列,每秒捕捉200帧手部动作,通过边缘轮廓提取法和指关节跟踪法,精准识别手腕旋转角度、手指屈伸力度等 127 项生物力学参数……在视觉传感技术上的沉淀,为春建电子带来精细化控制的底气。
“以前,汽车开发一个新功能至少需要2至3年的时间,现在借助大数据模型与AI算法,这个时间周期可以压缩到2-3个月,这极大打开了智能座舱场景的想象空间。”春建电子行政总监丁盛说,目前,企业已与10余个主流汽车行业客户达成合作。
搜寻最优生产线操作参数、精准优化生产流程、数智赋能提高质量管控水平,甬企正推动生产模式向“数据驱动”转身。

舜宇光学。徐能/摄
无独有偶。在光学镜头领域,从十多年前的百万像素到如今的数千万甚至上亿像素,生产难度与安装精度的要求已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光学零件及产品制造商,舜宇集团同样找到了破局之路——
有了AI加持,构建基于数据和图像的双模态系统,助力光电产品辅助设计与生产工序优化,“造得不准”“装得不准”的传统精密加工问题得到了解决。
“机械手组装镜头时不能一次准确找到位置,但我们在训练AI模型后,这个成功率来到了80%到90%,每小时的生产量能提升5%以上。”舜宇集团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威介绍,“在我们的八大关键能力中,几乎都正在把AI融入其中。”去年,舜宇集团实现营收316.8亿元,利润11.5亿元。
越来越多的宁波企业,吃到了“人机混合”智能时代的技术红利。
“其实每一位工程师的理念和思想都是有局限的,我们目前正应用AI介入设计,提供一些创新性、经济性的方案设计思路,这有助于拓宽我们的设计方向。”中车时代技术中心副主任金波说,基于AI给出的“底稿”,他们再对传感器做进一步的验证和优化,大大提高了效率。
想象空间更为广阔
美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前,不少市民在“穿越老宁波”的拍照机器前驻足,排队生成老宁波地标“打卡”的虚拟照片。一旁的大屏上,正滚动播放着古罗城的AI生成动画。
“因为没有很准确的史料来描述宁波古时的地形,我们就采用AI技术进行推理,并生成风格统一的三维模型和动画。”副总经理黄舜告诉记者,不止于视频观看,观众戴上VR眼镜还可以体验在空中“漫游”宁波古城的感觉。
本届智博会上,记者还看到不少市民在各个展馆热情打卡体验“AI+”的应用场景——
4号馆的智能传感专区,大家排队体验按摩机器人背部理疗,立体抓取热成像图片,按摩效果更直观;
在宁波华数集团展位,只要在公众号后台上传一张照片,智能画像机器人就可以画出你的模样;
贝发集团展位,一款支持138种语言的AI翻译器,帮助大家“走遍天下都不怕”;

市民在现场体验智能产品。
助残展区,智能爬楼机器人、外骨骼助行机器人、智能站立代步车等辅助设备兼具科技与温度……
这只是如今“AI+”生态的冰山一角。目前,我市已系统梳理形成智能制造、健康养老、数字政府等21个重点领域场景,更多应用将被开发来满足不同的需求,用以丰富和便利人们的生活。
而回到产业端看,“浙江省要打造全球人工智能高地,宁波是高地上的核心城市之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潘云鹤指出方向,“宁波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接下来的关键在于找准自身优势,在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等领域发挥特色。”
港口、材料、石化、汽车……这些极具宁波产业特色的领域,具备成为“人工智能强项”的巨大潜力。
目前,《宁波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即将发布,力争到2027年,在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培育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垂直大模型数十个,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争创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基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必将催生更多场景与应用。新的想象空间正在打开,我们期待,AI会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脉动……
记者 金宇涵 赵煜
编辑 王璐
相关文章
- 2025-09-08 10:47:00 “AI+”之风吹拂,宁波如何“数智向新”
- 2025-09-06 10:36:00 第五届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节和第四届福州茶叶交易会开幕
- 2025-09-05 06:49:00 中国投资为孟加拉经济注入新动力
- 2025-09-04 09:41:00 江苏:锻造强“芯”脏,第三代半导体代表性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 2025-09-01 11:42:00 “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将于近期印发实施
- 热门文章